“我不觉得我是科学家,也不觉得自己是企业家。但作为一家企业,要注重的是它存在的价值。”
第一次见到褚健,谦虚而低调,而我们依然可以从他身上看到两种品质:既有着学者的探究钻研精神,也有着领袖的阔达视野。
在工业自动化的圈子里,褚健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晓。今年58岁的他,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他1978年便进入浙江大学化工系工业自动化专业就读,并于之后取得浙江大学博士学位。他是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首批特聘教授,获得过多个国家级的科学技术进步奖。
1999年中控技术初创的时候,国内工业自动化行业基本被跨国公司垄断,在这样的环境中,褚健一直在思考:该如何起步?“那个时候起步很难,因为我们做的就是’工业大脑’,当时很多企业都不愿意用我们的产品,因为一旦使用出问题了,就会影响生产,甚至造成事故。”
2002年,当时他在日本出差,考察了当地的企业后,有感而发为中控写过一篇小文章,名为《我们才刚刚开始》,他在里面说道,当今世界,中国是最有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地方。
“真的是从零开始、从无到有,我们根本就不懂什么叫企业,也不懂得什么叫管理,更不懂得销售,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在失败中前进。”褚健对新浪财经回忆。
如今20多年过去了,他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不仅突破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成功研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控制系统,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还连续10年拿下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的第一名,在2020年,中控技术DCS的市占率甚至比第二名远远高出了12个百分点。
不止如此,中控技术的营销网络已经全面覆盖了西北、东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六个大区,甚至在新加坡、迪拜、印度等海外地区设立分公司、办事处。2020年11月24日,中控技术成功登陆科创板。
褚健依然认为,中国是实现梦想的地方,“因为我们有很多的机会,这个机会体现在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体现在我们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中。”
“有差距就有成长的机会。虽然中控技术在某些系统研发上可能领先国际,但是在工业软件和自动化结合上,我们依然跟海外有差距;另一方面,凡是要解决基础性的工业类问题,不可能一步登天。”褚健说,未来中控技术将会持续研究投入和创新,与工业企业一起成长。
而下一步的布局是,中控技术不仅要提升工业控制系统,还要加大力度研发各种各样的工业软件,包括生产管理软件、运行管理软件以及企业管理软件等,在此基础上,形成工艺技术(PT),设备技术(ET),自动化技术(AT),运营技术(OT)以及信息化技术(IT)这“5T技术”,也将围绕着各个细分领域提出解决方案,布局全新服务体系“5S店”,从产品转向“产品+服务”,从工业自动化产品供应商发展成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希望中控能够留下深深的足迹,这些用户都会因为用了中控的产品很自豪,这就是我们的成就感。”说到这里,褚健洋溢出了幸福的笑意。
以下为新浪财经采访实录
坚持自主创新 市场占有率连续10年第一
Q: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控制系统都是由跨国企业垄断的,请问是如何破局的?
褚健:工业控制系统是工业的大脑,特别是针对流程工业,比如炼油、石化、化工、核电等。这些大型工业装置,如果没有控制系统,是没有办法运行的,但以前高可靠、大规模控制系统清一色都是被跨国公司所垄断的。
20多年前,我们决定自己开发。那个时候起步很难,因为我们做的就是“工业大脑”,很多企业都不愿意用,因为一旦使用出问题了,就会影响生产,甚至造成事故。但是经过多年攻克难题,我们不断突破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成功研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最后形成了我们现在的产品,并投入产业化应用。这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也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国产化和自主可控。
2011年,我们的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第一名,从这一年开始,这第一名成绩已经连续保持了10年。2020年,根据行业统计,我们的市场占有率28.5%,比第二名高出了12个百分点。我相信今后发展会更好。
Q:您提到打破垄断的过程中有非常多困难,现在回头看,还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
褚健:困难当然是非常多,但是就像我们登山一样,从一个山峰攀登到另一个山峰,登上最高峰的时候,回过头看登过的山,好像就那么回事。所以相比较接下去可能面临的困难,过去的困难都走过来了,已经被踩在脚底下了,不算什么困难了。未来,我们面临的困难会更多,现在想的是解决,而不是回顾。
Q:您带领中控打破了垄断,在某些领域取得领先,但是在另一些细分领域,我们跟他们还存在一些差距,该如何继续去缩短这种差距?
褚健:在作为工业大脑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上,我们认为差距几乎是没有的,甚至这方面我们比他还好一些。但在软件上,我们和跨国公司相比,可能有一点小差距。通过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国外的节能减排做得非常好,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包括模型、数据库以及对工艺的理解等,这是我们需要加强的。我们已经有很多的软件,现在把软件APP化,推出了200多个应用软件,我们也在开发一些基础性的软件,今后会把工业软件作为中控发展的重中之重。
如果把软件和硬件结合起来,把工业3.0和工业4.0结合起来,那么我觉得在全世界,中国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就工业3.0+工业4.0的整体解决方案而言,我们领先国际是未来可期的。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又非常重视创新,再加上中控原有的基础,相信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但需要一点时间,我相信未来会更好。
Q:现在逐步迈入工业4.0时代,有券商研报指出,中控技术在工业4.0的路上战略方向清晰、布局已成形,可否请您介绍公司的战略布局?
褚健:我们最初是以集散控制系统(DCS)起步,解决了工业3.0的问题,那么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工业4.0。到底是什么是工业4.0?我们的理解,这是由软件驱动的工业革命,换句话说,需要大量的工业软件。
因此,下一步的布局,我们不仅要提升工业控制系统DCS,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力度研发各种各样的工业软件,包括了生产管理软件、运行管理软件以及企业管理软件等。我们已经有2万多个客户,用了4万多套系统,我们会在这些基础上,结合我们对流程工业的熟悉,形成5项技术:工艺技术,设备技术,自动化技术,运营技术以及IT技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5T技术”。
另外,我们将围绕着各个细分领域,比如化学反应器等这种专业化装置,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将帮助企业提高他们的数字化转型水平,我们在全国的676个化工园区都会逐步布局,这个全新服务体系我们称之为“5S店”,这5个“S”落地到我们的化工园区门口,能够更好地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和其他需求。
Q:可否请您详细介绍下5S店是什么?
褚健:5S主要说的是5S自动化管家店,Sales产品销售、Spare parts备品备件、Service服务、Specialists专家、Solutions解决方案。5S自动化管家店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既有常规技术改造服务,又有诸如优化控制、模拟仿真、服务咨询等增值服务。我们现在要打造PLANTMATE®高端服务运营品牌,建立销售与服务的创新模式,除了在全国主要化工园区打造5S自动化管家店之外,我们还会建设PLANTMATE线上平台。此项创新举措是针对国内市场高端客户推出,希望成为中国工业自动化自主品牌的一面旗帜。
我们有完善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还构建了“区域+行业+产品”的销售组织架构,现在北京、沈阳、成都、广州等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及南亚、东南亚、中东地区都设有分公司、办事处等机构,核心产品应用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不仅要提升工业3.0的技术水平,比如产品的性能,还要从产品转向“产品+服务”,从工业自动化产品供应商发展成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如果按这样的方向发展,我相信,我们在中国市场会形成全覆盖,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还能够开拓东南亚、中东等市场。
加快海外拓展步伐 突破国际化高端客户
Q:您也提到了拓展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未来有没有更进一步的计划?
褚健:是的。我们拓展的力度,会逐步加大。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10年左右的积累。但是因为10年前,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还不够高,我们在大型装置上的项目还不够多,比如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等。但经过10年发展,我们该领域的市场份额提高到了50%甚至更高。
正因为有这样的成绩,我们在海外拓展的时候,就不再从小做起了,我们直接会去跟国家的石油公司,大型工业企业合作,比如,去年我们和沙特阿美签了一个协议,希望把我们的技术、产品、服务,都能在沙特阿美进行应用。如果说这个项目能够很好地推进,我们就可能会在中东、北非形成市场影响力。
Q:但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部分工厂及企业停工,这对我们发展有影响吗?
褚健:到目前为止,我们觉得这个影响是存在的,但影响并不大。由于疫情的影响,反而更好地提升了我们的服务,更加贴近用户。比如,去年春节期间,国内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我们的服务人员就在当地企业,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技术和服务难题,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我们“5S店”的服务就是如此,在客户最需要的时候我就在你身边,给你提供你想要的任何服务,只要我们能做得到,如果我们做不到,就想办法给你协调。因此,经过去年一年的发展,我们的影响力扩大了,这在我们财报中也有体现。
Q:海外疫情可能整体状况没有像国内这么乐观,会有差异吗?
褚健:说起来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去年我们正好在打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数字化。在疫情的情况下,我们顺势加大力度,研究并提倡如何能够进行远程服务。比如,去年我们和沙特阿美做了一些项目,就是远程操作的。人没法到现场,大家就通过视频交流,由对方提出需求,我们研发相应软件帮助他们实现应用。从这个案例来讲,疫情会存在一定影响,交通上会有阻碍,但不影响需求,只要需求在,我们能够服务的内容就会越来越多。
考虑资本运作 持续丰富产品线
Q:现在有一些国产替代化的潮流跟趋势,但也意味着可能带来行业竞争加剧,有分析认为,产业链下游的需求有可能会低于预期,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那么我们作为行业领头羊,会如何去应对?
褚健: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工业都是产能过剩的,需求如果下降的话,的确会对我们的工业品有影响。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是靠简单的扩大再生产进行发展,因为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够卖得出去,卖给全世界。但过去是粗放式发展,未来一定是精细化发展。也就是说,过去大家可以用高能耗,甚至部分环境破坏来促进生产,但今后肯定不会。
我们未来在安全生产、环保、能耗、人效等这方面的要求会大大提高,如果你不达标就没有办法参与市场的竞争,那么任何企业都会想办法确保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而工业4.0的技术就是要解决相关问题,而这恰恰是我们在做的,就有机会帮助客户做到在跟同行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现在讲“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如何能够帮助企业降能耗,这是我们最大的贡献,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这些企业的原材料,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机会越来越多。当然,除了工艺改造以外,还要靠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技术。虽然看起来对我们好像有压力,其实这种压力变反过来就变成巨大的机会。
Q:现在的变化日新月异,科技企业以技术为门槛,却也会担忧遇到行业性颠覆,我们如何保证自己的护城河呢?
褚健:在研发平台方面,我们建立了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和自动化仪表三大技术平台,以及控制系统热冗余的高可靠性设计技术等八大类核心技术。2020年,我们完成了工业软件产品架构升级,基于云原生的微服务开发平台,实现“APP+SaaS”的生态,围绕工业软件业务构建大量的服务套件。
未来,我们还会培养和储备更多各行业各技术领域的专家,针对每个行业和应用做出尽可能标准化的大量工业软件,降低二次开发工作量,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我们还在加强本地化运维服务,搭建S2B平台+5S店这种新的平台化运营体系和服务模式。
Q:目前我们有个研究院,那么这里研发和孵化的项目是否将来会落地推出?
褚健:各种可能性都存在,现在已经计划之中的软件、硬件的研发,是在我们相关研发部门里面做。这个创新研究院的定位是,能够研发出未来5年后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
5年以后,我们拿什么产品领先于别人?比如说人工智能,这在To C端已经有很好的应用,但在工业领域用的不多,我相信人工智能和工业大数据、工业模型、工业知识结合,有可能能够产生一些化学反应,甚至是生物反应。创新研究院的研发,会稍微超前一点。
Q:我们会考虑用并购重组的方式,去达成合作或者拓展技术吗?
褚健:会考虑。应该说,我们一定会做的。但是过去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靠自己慢慢发展,所以会非常谨慎,特别是考虑现实情况。我们会考虑并购或参股一些跟自身产业链相关的具有核心技术的公司,但我们不会为了扩大规模而并购。
这种并购,我们能够丰富产品线,更好地服务客户。比如“5S店”,就不仅销售我们自己的产品,还会销售合作伙伴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找到一些合作伙伴,帮助那些有核心技术,但可能市场影响力不够到企业,这是我们上市以后的重要方向,我们也会借资本市场的力量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产品定位。某些企业在某个产业链上做得非常好,它可能就会往上下游拓展。我们更在乎的是,在自动化领域发挥优势,做那些相对比较难的事情,迎接一些挑战,体现出我们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