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请注册会员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会员动态  >>  正文

“架桥者”褚健:在科技与产业之间架设桥梁

发布时间:2021-5-25     来源:中控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原诗说的是建成于1957年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大桥飞架于汉阳龟山与武昌蛇山之间,将长江从天堑变为通途。

中控创始人褚健给自己的定位则是在“科技”与“产业”之间的“架桥工人”。作为中国自动化行业龙头企业,中控技术主要面向石化、化工、电力等国家大型基础工业的客户,提供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核心,涵盖工业软件、自动化仪表的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大客户中不乏大型央企和石油化工的民营龙头企业。

中控集团的自动化领域其实与每个普通人也息息相关。

在杭州滨江的江南大道,西起钱塘江大桥,东至三桥机场路口转盘,近10公里路段有18个红绿灯,通常情况下开车至少要20分钟,而现在60多码时速仅需不到10分钟。

江南大道上的这套红绿灯控制系统就是中控集团旗下中控信息提供的控制系统,管理者通过控制和软件就可以保持全部路段的一路绿灯。

自动化领域尤其是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关键技术向来一直由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领先厂商所占据,被称为“卡脖子”技术。在中控成立前,国内工业控制系统基本都靠进口。中控打破了我国高可靠、大规模控制系统一直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国产化和自主可控。

5月17日,褚健在杭州中控科技园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慧见》栏目专访时表示,“我不认为自己是科学家,我也不认为自己是企业家。我一直把自己视为一名越来越熟练的‘架桥工人’,尽我所有的努力,在科技与产业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他是中国工业控制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也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创办的中控技术(688777.SH)于2020年11月24日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登陆科创板是对中控科技实力的肯定”

科创板上市是对我们科技实力的认可,中控技术去年研发费用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11%,希望以后每年都能增长一个百分点。

《慧见》:中国2012年前后告别工业化高峰期,进入从制造到服务的经济结构转型期,能否举例具体来说,中控是如何抓住中国从制造到服务的经济结构转型期机遇的?

褚健:中控一直从事石化、化工、建材等大工业的自动化,十几年前中国几乎所有高端的、大型的工业基础设施用的控制系统都是国外的。因为控制系统作为工业的大脑,对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不得有半点的问题,否则会导致停产、爆炸。我们花了近20年的时间才把DCS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做到了今天的地位,很多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一方面是我们努力的结果,另外中国整体经济在过去40年里的快速发展,给了我们很多发展的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原来的自动化转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对中控来讲,如何运用自动化技术、软件技术帮助传统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的安全性,降低能耗、物耗,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绿色环保,所有都和我们的工业控制有关,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慧见》:中控技术在科创板上市,对你个人和公司来说都有什么样的意义?

褚健:科创板上市是对我们科技实力的认可,中控技术去年研发费用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11%,希望以后每年都能增长一个百分点。

上市对公司最重要的意义是扩大了知名度,但我们的战略不会因为上市而改变,中控会沿着原定的工业3.0到工业4.0的路径发展。对我个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就是压力会变得更大,仅此而已。因为我们现在要对员工、对企业、对用户负责,还要对众多的投资者负责,也要为国家和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慧见》:中控打破了国外垄断工业控制系统的局面,实现了国产化替代。疫情之后,国产替代成为明显趋势,这是短期利好,还是长期趋势?

褚健:中控业绩有受益于国产化替代趋势的成分。如果10年前有今天这样的氛围,对中控来讲更好,因为那时还比较弱小,在大工程项目上案例不多。过去10年里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的重大项目,我们希望跟我们的友商公平竞争、相互学习,我们也相信中国的企业能够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发展越来越好。

《慧见》:疫情之后逆全球化趋势有所抬头,中控在跟沙特阿美洽谈业务合作,也在加快东南亚中东地区的业务布局,会影响我们的海外战略吗?

褚健:我觉得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新兴市场随着经济发展肯定要上新的工业项目,一定需要控制系统,中控的控制系统会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比如说沙特阿美的合作,去年疫情期间双方不能来往,只通过视频开会,他们提出了很多的需求,我们在远程帮助沙特阿美部署、开发的软件,效果也非常好。

沙特阿美是全球顶尖能源公司,他们能应用我们的产品对中控开拓其他海外市场有很大帮助,目前我们已经在迪拜设立了子公司,未来在中东和东南亚地区,我们将会进一步拓展。

《慧见》:“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印象可能并没有太高的科技含量,中控是怎么与沙特阿美建立合作的?

褚健:中控这些年的发展在自动化、软件和数字化能力上有了一定积累,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好的自动化、数字化项目案例,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这成为与沙特阿美合作的基础。

《慧见》:具体来说,哪个案例打动了他们?

褚健:那太多了,在中国我们做了很多百万吨乙烯项目,千万吨炼油项目,包括全球最大的煤化工项目,都是成功案例。比如鄂尔多斯中天合创煤化工项目是全球最大的煤化工项目,整个项目的控制系统均采用了中控自主研发的产品,实际I/O配置点数逾17万点,而一般业内千万吨级的炼油项目配置的I/O点数也不过在3万点左右。

所以早年客户喜欢问你的产品都在哪儿用过,没有在大项目用过就信不过,发展到今天,我们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类型和规模的项目。

《慧见》:案例的问题解决了,现在客户的疑问更多集中在哪些地方?

褚健:比如说知名度,与跨国公司相比,很多外企都是百年老店。我们最重要的优势不仅是提供基础自动化工业3.0,更是包括工业软件在内的工业4.0解决方案。智能手机的智能在哪里?不是手机硬件本身,是因为有大量的软件APP。对工业来讲要成为智能工厂也需要大量的软件应用,就像人的脑袋,知识越多就越聪明,大量软件的应用才能使工业、工厂更聪明,能耗更低,物耗更低,质量更好,效率更高,人员更少。

《慧见》:手机APP是由很多公司开发的,中控的工业软件呢?

褚健:中控是一个软件开发者,当然只依靠中控自身也无法完成这么庞大的工作。新创立的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就是个平台,希望像打造安卓、苹果一样,打造良好的生态,让更多的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包括中控在内,一起应用这个平台,共同开发各种各样的工业APP。

我们现在已有两百多家合作伙伴,开发了1000多个APP,已经在591家企业里应用。我们希望把中国所有的工厂都变成“智能手机”,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慧见》:近日美国因为最大燃油管道运营商遭到网络攻击而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引发了全球市场关注,作为国产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的带头人,你怎么看物联网带来的新安全隐患?

褚健:其实中国这方面也很脆弱,我们的工业基础设施、城市的民用基础设施都会面临着这样的风险。不仅油气管道,包括很多炼油厂、电厂、电网都面临着这些问题,因为都用的是控制系统,需要用计算机连通网络。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要高度重视,对中控也是巨大的机会,因为我们的控制系统也有安全防护的功能。

《慧见》:脆弱到什么程度?

褚健:2010年伊朗核设施受到病毒攻击是全世界第一个通过病毒攻击工业控制系统的案例,前几年委内瑞拉的案例都非常具有代表性,以后这类案例可能会越来越多。国内现在的案例我还不太了解,但从技术、逻辑或者工业实际情况来看,可能是一样脆弱的。 

放弃昨天才能开创明天

如何察觉趋势性变化?“单个客户的困难不一定成为我的任务,如果很多客户都有类似困难,那就是趋势性机会,就会成为我的任务。” 

《慧见》:对企业家而言真正重要的可能还不是趋势是什么,而是趋势的转变,但这种转变无法计量也无法预测,你如何察觉外界趋势转变的,5-10年内行业会有什么趋势变革?

褚健:很幸运,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和中控做的事都赶上了趋势的转变,自动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些热点都跟我们有关。

我没能力预见未来,但我知道客户需要什么。中国整个工业基础并不是很强,像能耗、物耗、产品质量等方面跟国外公司之间都有相当的差距,差距可能与工艺有关、与设备有关,与运行有关,但凡与运行有关的都与中控有关系,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比如说中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过程中就有太多的机会,任何工业企业都不可能说不需要自动化,不需要数字化转型,不需要工业软件。

如何抓住机会?就看能否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我们现在拥有2万多家客户,我要求团队深入一线去了解客户到底遇到什么困难。单个客户的困难不一定成为我们的任务,如果很多客户都有类似困难,那就是趋势性机会,就会成为我们的任务。

《慧见》:中控未来若能在工业控制领域做到全球顶尖,赢的关键是什么?企业跟人都有生命周期,可能会死在哪些方面?

褚健:企业的确也有青年、中年和老年时代,我很不希望中控进入中老年时代。希望中控永远是30多岁的青年,有经验,有朝气,有活力,更有拼劲。只要抱着“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深入到一线的指导思想,相信我们就会活下去,也会活好。 

《慧见》:德鲁克说放弃昨天是所有类型组织变革的首要原则,放弃昨天的失败不难,难的是放弃昨天的成功,什么是中控要放弃的“昨天”?

褚健:我没看过德鲁克这一段话,但你说了后我也非常认同。放弃昨天不仅仅事关企业发展,对个人也是一样。放弃过去才能重新开始,放弃的同时要总结失败的原因和不足之处等。

中控过去有很多很好的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我一点都不会回避存在的问题。一年365天,1天说成绩,364天找问题。要做到很难,但会想办法解决问题,有些问题解决不了,至少天天在进步,进步得比别人快一点我们就不会输。

《慧见》:运动场上每个新世界纪录都会刺激大批跟随者打破该录,在罗杰·班尼斯特之前,人类从来没在1英里跑进过4分钟,他突破后很快就有人随之打破该录。工业控制领域最可能会出现的新突破会是什么?

褚健:如果你是指技术上突破哪些极限,我觉得还是最近这几年互联网行业流行的一句话“跨界打击”,但是工业是需要积累的。

《慧见》:过去是,行业外的技术对本行业没太大影响,但现在外来技术给本行业带来颠覆性革命的几率很大。比如贝尔实验室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晶体管的用途就不在电话系统,晶体管是所有现代电子公司的基础。

褚健:原来一直不这么认为,但现在我们就高度警惕。过去我们认为工业是要积累的,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跨界打击随时都可能发生,所以我们也高度关注外面行业的新技术。

《慧见》:有没有观察到什么跨界打击的苗头?

褚健:有。比如说一些跨国公司在和我们竞争控制系统的时候,就带着很多的工艺包,比如怎么生产,为什么这么生产,都是有专利的技术。工艺就像炒菜的菜谱,包括配方、流程和各种催化剂等。

所以下一步不仅要提升工业控制系统的竞争力,还要加大力度研发工业软件,形成工艺技术(PT)、设备技术(ET)、自动化技术(AT)、运营技术(OT)及信息化技术(IT)这“5T技术”。这是中控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也就是刚才你讲到的要放弃的“昨天”,中控的“昨天”是自动化,不会说丢掉自动化,而是在自动化基础上重新开始,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一点。

《慧见》:中控的发展过程中有不清醒的时候吗?

褚健:我们历史上有很多保守的时候,不熟悉的会放弃。因为保守真的错过很多机会。比如说我们10年前就关注到智能工厂,但重视程度不够。今天大家都要建智能工厂了,我们手上工具不多。虽然还是走在前面,但希望能领先更多。

还有芯片,2012年我们就开始讨论在制造业里应该有自己的芯片,那时我们就一直研发控制芯片。原来跟很多企业交流,通过芯片集成可以把三万条代码压缩成一千条,开发的周期从半年压缩到一个月,我们希望把这样的芯片提供给制造业帮助数字化转型升级。但还是做晚了。 

《慧见》:现在主要精力花在什么地方?

褚健:思考和探讨未来,就是你刚才讲到的行业5年、10年后会怎么样,10年我不一定能想得那么清楚,5年还是看得见的。5年内重点就是刚才说的“5T”要领先。如果按照过去的思路,就只要做工业3.0比如说IT就行了。

喜欢褚时健的褚健

褚健的书柜里有两本褚时健的书,是他经常翻阅并为之思考的书籍。从任何一个人的角度来讲,如何活的更有意义,是最关键的。

《慧见》:现在最焦虑的是什么,会让你晚上失眠的?

褚健:没有让我睡不着的事。最焦虑的是时间不够,有很多事情想做。以前做过一些从0—1的,但没做得很多,今后会在这方面加大力度。允许一些失败,如果说100%成功说明你就没有怎么探索创新的东西。

《慧见》:从15岁就考入浙大的天才少年到浙大副校长,然后创办中控登陆科创板,你给自己的人生考卷打多少分,还满意吗?

褚健:及格总有吧。我不觉得我是一个科学家,我也不觉得我是一个企业家,我经常讲的我是个架桥工人,在科研和产业之间架起一座桥。从过去20多年实践来看,我慢慢成为一个熟练的架桥工人。我在宁波新创建的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其实就是希望起到桥梁的作用来孵化产业。

《慧见》:如果今天有机会回去,即使知道会遇到后来的风风雨雨,是否会依然选择创办中控?

褚健:我觉得过去挺好,因为还是做了非常有意义的事,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做有意义的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哪怕遇到一些挫折和风雨那都是故事。过去就过去了,也是必须放弃的昨天。

《慧见》:能不能分享一下最近读的书?

褚健:最近看的《相变》很有意思,相变是指水变成冰或者变成蒸汽这样一种形态变化。打仗需要听话的士兵,创新需要艺术家的想象力,如何让它们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有一个相变。

相变对我也非常重要,就是你刚才讲到的放弃昨天,如果天天想的是昨天,创新就会减弱,但昨天不可能全部清零,因为明天一定是在昨天的基础上发展的。

所以要拿出一部分资源加大创新,允许失败。这就需要平衡,太多创新可能失败太多,影响了现在。如果你想把今天的事做得最完美,其实过了今天不见得有明天或后天。但尽可能看准会让你少输一点。

《慧见》:作为曾经的教授,现在的企业家,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褚健:不要急,打好基础,坚持你的方向持续去努力,一定能成功。飞轮理论说朝着一个方向转一个巨大的飞轮,到一定时候它一定会转的飞快,但这并不是因为你某一次转动产生的,而是你无数次的坚持。我觉得对中控来讲,对我来讲也是一样。

《慧见》:如何看待财富?

褚健:财富就是数字嘛,身外之物而已。最重要的还是把一件事做好,这本身就是财富。

《慧见》:你书柜里有两本褚时健传,你欣赏他的哪些地方?

褚健:第一个跟我是本家。第二他把一个原来的小工厂变成知名烟草大企业,后来75岁后再创业,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从任何一个人的角度来讲,如何活的更有意义,是最关键的。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