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论述  >>  正文

央行、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重磅发声,传递哪些信号?

发布时间:2023-12-6     来源:中国商报 马文博    编辑:衡格格    审核:张经纬、王静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围绕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如何促进金融平稳健康运行等问题,央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以及国有大行等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回应。

1、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有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稳定增长?央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表示,一是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二是加强与财政、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三是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四是统筹内外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表示,第一,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优化IPO定价、再融资、减持等制度安排,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第二,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坚守各交易所板块定位。第三,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扎实推动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落地,突出中国特色公司治理建设。第四,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统筹开放和安全,稳步推进市场、机构、业务的立体化开放。

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表示,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要大力调整融资结构,精准配置金融资源,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2、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潘功胜表示,要进一步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水平;加强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常态化风险处置职能;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风险、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表示,一是坚持稳妥有序。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力度推进风险处置。把握好时度效,充分考虑机构和市场的承受能力,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工作,切实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二是分类精准施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制定风险处置方案,避免“一刀切”。三是深化标本兼治。推动中小银行机构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推进保险公司回归本源、突出保障功能,引导资管、非银等机构坚守定位、差异化发展。

陈四清认为,扎实有效防控风险。要落实好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要求,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各类风险“一本账”管理,提升风险治理能力。

“建设金融强国,宏观层面主要是构建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微观层面要塑造一大批国际一流的现代金融企业。”陈四清说。

3、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易会满认为,要着力提升监管适应性、针对性,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加强对股市交易行为、资金流向的监测,建立健全风险综合研判和预警机制。落实监管主责主业,健全资本市场防假打假机制,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体系。坚决消除监管真空,加强监管协同,依法将各类证券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厉打击“伪私募”,清理整顿金交所、“伪金交所”。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任务,健全内部协同机制,切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作为国有大行该有哪些行动?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谷澍表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是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的坚实基础。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将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优做强”要求,进一步发挥横跨城乡的客户基础和机构布局优势,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一是坚守主业服务好三农和实体经济,二是加快转型创新,三是强化风险防控。

李云泽表示,要紧紧围绕强监管严监管,坚决做到“长牙带刺”,持续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五大监管”。严格执法敢于亮剑。聚焦“关键事”“关键人”“关键行为”,把板子真正打准、打痛。着力加强监管保障。扎紧制度的“铁篱笆”。切实做到“打铁自身硬”。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连平认为,未来几年,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将有助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

 

新闻多一点

金融监管罚单密集下发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违规受关注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密集下发一批监管罚单,其中涉及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违规行为值得关注。

监管信息显示,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存在56项违法违规事实,其中多项与不良资产有关,包括“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发放大量贷款代持本行不良”“批量转让不良资产未严格遵守真实转让原则”“通过同业业务投资已出表的不良资产”等。

实际上,长期以来,信贷业务违规都是监管处罚的重灾区,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及不良资产管理又是监管中的重点。

而分银行类型来看,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对居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91%1.64%3.18%,均高于1.61%的行业平均水平。

也正由此,这一类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需求也相应较高。与此同时,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出现的人为操纵资产风险分类结果以隐匿资产质量,以贷还贷、以贷收息、虚假盘活等方式延缓风险暴露、掩盖不良资产等违法违规行为也较为多发。

临近年底,不少中小银行将不良资产清收作为“开门红”的重要任务。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海波表示,为加强不良资产处置、优化资产质量,中小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举措入手: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和数量,提升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和准确性;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如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提高不良资产的流动性和价值等。此外,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注: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