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论述  >>  正文

力传感器进入高速增长期,预计2027年MEMS市场
规模达222亿美元!

发布时间:2023-12-26     来源:传感器技术    编辑:衡格格    审核:张经纬 王静

据华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力传感器应用空间广阔,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高筑,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驱动力传感器市场高速增长。

这表明传感器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其中不同类型的力传感器对于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全球MEMS的行业规模

根据YoleIntelligence的统计数据,MEMS的全球销售量从2018年的201.68亿颗增加至2021年的303.59亿颗,预计2027年将达到487.08亿颗,2021年至2027年复合增长率达8.20%

MEMS的全球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99.94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135.95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222.53亿美元,2021年至2027年复合增长率达8.56%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为MEMS的主要应用领域。

2018年至2027年期间上述三类市场占MEMS总市场规模的比例一直在80%以上,其中消费电子占比最高,占比一直保持在50%以上。

从全球竞争格局的角度看,目前少数巨头企业占据了全球MEMS行业的主导地位,2021年前十大MEMS厂商市场占比约50%,市场集中度较高。

MEMS压力传感器的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4.72亿颗、17.63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16.05亿颗、20.04亿美元,预计将于2027年增长至25.35亿颗、26.24亿美元。

根据财通证券的报告,MEMS行业呈现垄断竞争格局,市场份额集中在HoneywellADINorthrop Grumman/Litef等海外行业巨头手中。在MEMS惯性传感器市场上,2022年,中国加速度计市场主要被博世、STMurataNXP占据,其中博世占据28%的市场。

国内企业如士兰微、美新半导体、明皜传感、矽睿科技、敏芯股份等也在MEMS惯性传感器领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一家独大,霍尼韦尔在传感器市场中占据份额究竟有多少?

依据全世界感应器领域大佬霍尼韦尔公布的一份感应器汇报称,现阶段全世界感应器共有14类别,分为65个大家族,如依照技术性细分化,一共有366种技术性。霍尼韦尔集团旗下的感应器就包括了65个感应器大家族中近50%

霍尼韦尔在MEMS IMU(微机电惯性测量单元)市场中占据了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达到93%左右。公司的MEMS IMU产品线包括一系列传感器和组件,如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等。

这些传感器和组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国防、汽车、工业自动化和消费电子等。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高精度力传感器运用了什么技术?将在哪些领域获得应用?

MEMS技术是一种在微米尺度下制造、操作和控制机械系统的技术,它利用微纳加工技术,将微小的机械结构制造在微芯片上。

这些微型结构可以对外界环境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参数进行感知,并通过微型电子元件进行信号处理和控制。例如,微型加速度计可以感知物体的加速度,微型压力传感器可以测量气体或液体的压力。

MEMS技术为工业自动化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应用机会,具有可靠性、可扩展性、灵敏度和成本效益高的优势。

在汽车领域

高精度力传感器可以用于车辆的主动悬架系统,以及用于车辆动态控制、车体控制和电子稳定控制等。

此外,这些传感器还可以用于刹车系统,以实现更精确的刹车控制,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

高精度力传感器可以用于飞机起落架的缓冲系统,以及用于飞机控制和导航系统。

这些传感器可以提供精确的力测量,以帮助飞行员进行更准确的飞行控制,提高飞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高精度力传感器还可以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动机控制系统,以实现更精确的燃料控制和燃烧控制,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目前力传感器行业的竞争格局

从技术角度来看

力传感器行业的技术壁垒较高,美日企业先发优势明显,国内可量产的企业较少。

力传感器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灵敏度、串扰、抗过载能力及维间耦合误差等方面,这些难点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仍存在差距。

从市场角度来看

机器人力传感器市场近年来入局者逐年增加,但受限于该领域的高技术壁垒,真正具备批量化产品供应能力的厂商依然偏少。

全球六维力/力矩传感器主要分为日韩品牌、欧美品牌和国产品牌三大阵营。

各阵营企业呈现不同的配套特点,日韩地区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厂商主要配套当地机器人本体厂商,欧美地区厂商合作企业以协作机器人本体厂商为主。

从参与者来看

机器人力传感器市场上存在多家国内外企业,包括专业的传感器制造商、机器人公司以及科研机构等。

这些参与者各具特色,竞争激烈。其中,传统的传感器生产商和全球知名的机器人末端工具生产商是主要的竞争者,它们的产品在灵敏度、串扰、抗过载能力及维间耦合误差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性能。


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