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官方微信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论述  >>  正文

绿色、创新、人才……新力如何绘新图?

发布时间:2024-3-13     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辑:衡格格    审核:张经纬 王静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新质生产力如何打造?如何以新力绘制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今年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话》栏目邀请了中国工业报、经济日报、财经杂志、国资报告等媒体人士,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等,以“新力绘新图”为题,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路径。


推动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因此,绿色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于旭波表示,当前,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企业竞争中一个基本的门槛。要全面推动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全面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以机床行业为例,近年来,通过技术改进,实现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能大幅提高,排放大幅减少。再比如,过去纺织行业的碳排放较高,特别是,印染行业又占到纺织行业碳排放总量的36%,为此,通用技术集团所属的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联合中石化、地方企业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原位法连续聚合技术应用”项目,2023年实现了全球首台套年产10万吨高品质原位聚合原液着色纤维生产线一次性投产成功,历经7年技术攻关的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推动了化纤行业的绿色低碳制造。

于旭波还谈到,智能化是实现绿色化的重要抓手。比如,工业母机的智能化生产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下游要求,节省原材料,改变生产环境。要实现全产业链、全社会的绿色发展,上下游需要共同努力,协同研发。


左上:于旭波,右上:张晓仑,左下:赵民革,右下:吴金慧。

张晓仑认为,企业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第一要进行绿色设计,第二要进行绿色制造、绿色运维、绿色服务,并利用自己的设计力量,为社会提供绿色工厂、绿色车间、绿色建筑等。第三就是积极研发应用促进绿色发展的新装备、新技术、新产品,为助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作出贡献。

实现绿色发展离不开能源转型。张晓仑表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关注氢能的发展,并在氢的运输储存方面有了突破,为车载氢燃料、加氢站制冷等提供了相应解决方案,将助力氢能源的应用。

赵民革介绍,本世纪初,首钢集团为了首都的绿色发展,进行了工厂的大规模搬迁。“所以,在首钢发展规划里一直把绿色作为底色。”2020年,首钢股份成为世界钢铁企业中第一家全工序完成超低排放的工厂。如今,首钢很多厂区的PM2.5排放浓度比相邻的市区要低。钢铁行业里也有很多工厂申请成为了3A4A级的景区。当前,企业不仅全力进行减排,还在着力推动治碳,实现生态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中国工业报社副社长吴金慧在对话中表示,几位代表委员带领的企业都是工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央地国企,承担着引领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责任。这些企业不仅注重自己的绿色生产、绿色发展,也打造了一些绿色产品、绿色工程和绿色技术,为相关行业、产业形成绿色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期待未来推出更多的绿色解决方案,支撑工业、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在更大范围、在多个领域、以更快速度形成新质生产力。

创新前沿技术赋能传统产业

创新技术的应用正在为传统行业打造新质生产力。赵民革表示,在钢铁行业的制造流程里,越来越多的排产是通过数据进行的,跟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库结合在一起,就会进行科学判断。此外,在质量判断过程中,应用智能化技术也会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一个重大的原创技术的诞生,意味着一次企业的转型升级。”赵民革认为,企业要更多发挥主体责任,要瞄准行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下游企业的需要。要实现原创技术的突破,就要保持对于新技术和前沿技术的敏感性,还要保持持续的研发投入。在此次全国两会上,赵民革还提出建议,设立国家钢铁低碳技术创新中心,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标准,集中力量进行重大技术攻关。

张晓仑指出,基础性、前沿性、紧迫性、变革性的“四性”技术研发非常重要。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围绕我国未来20年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探索颠覆性技术的产生机制、环境,也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此次全国两会上,张晓仑提出两项提案:一是建议完善改进已有的首台(套)政策,支持首台(套)装备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迭代、升级,真正提高国家的制造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支持工业母机的发展,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产业链的安全和自主可控。

于旭波表示,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在高端数控机床的研发方面,通用技术集团整合社会创新资源,创立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高校院所的力量,主动承接国家重大项目解决“卡脖子”问题,特别是聚焦原创理论和原创工艺的研究。此外,在医药领域,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精准治疗,赋能医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他建议,国家制定科技成果评估规范的国家标准,建立国家层面的估值平台,鼓励更多的市场化机制的专业机构,推动创新成果更多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

适应新需求激活人才动能

所有的创新活动都是需要人来完成的。企业该如何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激发人才的活力和动能?

张晓仑认为,创新人才可分成三类,一类是发明家,也就是进行从无到有的开创,一类叫“探索者”,还有一类是企业家。一个企业想留住优秀人才,首先需要有尊重人才的文化和氛围。第二是要让人才有事干,成就事业。第三是要进行有效激励,根据他的需求为其解决实际问题。

于旭波表示,通用技术集团建立了自己的人才通航体系,对领军人才、经营人才等都进行了定位。对于每一个科技人才都进行评级,赋予权限,赋予待遇。在全国两会上,于旭波还针对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培养提出建议,希望对于制造业的转制院所和领军企业,给予授予硕博士学位的资质,让企业真正参与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人才培养。

赵民革介绍,在首钢集团,有两类创新性人才是受到高度重视。第一类是技术创新人才。比如,对于首席科学家,给予三个配置资源的权利,一是由他来决定研发方向,二是为了研发方向配置研发资源,第三是配备人才团队。第二类人才是技能人才。现在很多现代化产线对技能人才要求非常高,因此,集团建立了从首钢工匠到高级技师、技师,到各个子公司的工匠等的人才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对话》主持人陈伟鸿表示,“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渴望看到技术革命性的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的配置,更渴望看到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努力,用心、用技术、用创新绘制更多更好的新质生产力的蓝图。”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   京ICP备13023518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1号楼6层   |   邮编:100037   |   电话:010-68596456 / 68596458
战略合作伙伴、技术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MEI)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