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前,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公布和落地,给市场带来的积极反应仍在持续。“十一”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10月8日),国新办的首场发布会,主题依然与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发改委介绍一揽子增量政策有关情况。
一揽子的增量政策,重点在哪儿?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如何保障政策有效落地?《新闻1+1》连线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解读政策内容。
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推出,释放什么信号?
9月24日,一揽子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出台之后,大家就高度关注下一轮政策。9月26日,一揽子增量政策又加力推出,引起高度关切。刘元春表示:
第一,这对回应市场关切,形成良好的预期是必要的举措;
第二,第二,体现了加快政策的执行力度和加快政策出台的力度,说明国家在稳增长上的决心;
第三,第三,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发布,清晰说明目前的政策举措、相应的目标,以及如何从理性客观的角度来看待现在的目标和工具之间的匹配,从而进一步引导整个市场预期的良性循环。
“目前市场依然有一些噪声,大家还在猜国家政策未来出台的速度、力度。这场发布对于一些非理性的说法给出了明确回复。”
年内提前下达明年两个涉及1000亿元的投资计划和“两重”建设项目清单,为何?
刘元春表示,提前进行一些投资项目的布局,能有力增强整个投资的连续性,释放出一系列信号:
市场无需担心扩投资的可持续性,今年不仅要用足存量和增量,同时还会提前进行布局,这个信号是非常充分的。
集中对五大领域的投资进行了很好梳理,这对于市场信心的提振、市场投资方向的引导会具有很大的作用。
这里面也暗含一个信号,就是投资项目的提前布局,相应的预算以及财政资金的匹配,也会进入一个加力提效的过程。
扩大有效投资中如何提振民间投资?
刘元春表示,仅仅是国有投资的提振无法弥补目前的投资缺口,因为民间投资占整个投资总量接近60%,所以民间投资的提振十分重要。
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性作用,通过政府投资为民营投资拓展投资空间和投资渠道,与民营投资之间形成互补态势。
在一些特殊的领域,要全面向民营企业开放,从而形成公私合营的新格局,使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之间的投资行为产生耦合效应。
为何促消费中强调要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
刘元春说,这些年大家形成了一个新的共识,就是促消费,根本上是要促进收入,还要从根本上改善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从而使消费具有收入和资产的支撑。
这一轮促消费的举措,首先是稳地产、稳房产,同时把特殊人群收入的提升纳入了一揽子政策。对于中低收入群体,通过惠民生来提高他们的收入,成了首要的政策举措。
通过惠民生对一些特殊人群的服务消费进行一些补贴和支持,使消费与民生建设和社会建设相一致。
加大助企帮扶力度,为何首先强调“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
刘元春表示,这一两年由于各种因素的驱使,地方政府和一些行业部门在执法和监管中,出现了一些非规范的举措:收“过头税”、乱罚款、乱进行检查的情况,出现了跨区执法、逐利执法的新乱象。扰乱了市场信心和企业预期,也对很多改革的推行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要稳企业、稳信心,就要消除目前非规范性的执法和监管,从而恢复整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企业信心和资本信心的提振提供良好的基础。
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有效落地未来需要做好什么?
刘元春认为,必须要在财政政策上进一步加力,必要的财政支出一定要给予全面支持,也就是说要给予货币政策、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必要的财政支持。
相应的项目要及时落地,要有中长期的一些定位,要有改革的加力,从而使短期的扩内需政策能够生根,真正地在基本面上得到改善,从而稳定目前良好的格局。